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赠弹筝者

萨都剌 萨都剌〔元代〕

银甲弹冰五十弦, 海门风急雁行偏。
故人情怨知多少, 扬子江头月满船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银制的假指甲弹着五十弦的古筝,美妙动听的筝声使得海风骤起大雁也想停下听听。
相识的人们啊究竟有多少离情别怨,似水的月光洒满停泊在杨子江头的船中。

注释
筝:古代拨弦乐器。
银甲:银制的假指甲,套于指上用以弹筝。
弹冰:指拨弦演奏,琴弦在古时候经常被美称为“冰弦”。
五十弦:形容弦之多,“五十”是约数。
海门:地名,元代属扬州路,靠近海边。当时萨都剌的弟弟萨天与滞留海门附近。
雁行:一是指大雁迁徙的习惯,多是排成整齐的队列一起飞行;二是指筝的琴弦下用来捆绑琴弦、用以调节弦的松紧的小柱,琴柱因为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清萨龙光将这首诗归入元泰定四年(1327),即萨都剌登进士第前后。诗题中的“弹筝者”,一般认为指当时扬州筝工沈生。元代另一位诗人张翥的词《声声慢》,题下说明“扬州筝工沈生弹虞学士深《浣溪沙》,求赋”,后人认为沈生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交往,这首诗中的弹筝者大约也是这位沈生。作者听他弹奏一曲,有感而发作下此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廖菊楝编著.萨都剌:五洲传播出版社,2006.10:15-18

简析

  《赠弹筝者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说弹筝者技巧高明及筝曲给人的感受;后两句写诗人沉浸在筝曲之中,感慨万千,同时点明了弹筝的地点、环境。诗中用文字形容声音,运用借景抒情、暗喻等手法,别具特色,耐人品味,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。

赏析

  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弹筝的场景。其中第二句“海门风急雁行偏”,有两种理解。萨都剌曾有“忽被江风吹酒醒,海门飞雁不成行”之句(《过江后书寄成居竹》),借此表达自己思念亲人的情绪。后人多认为这首诗提到的“海门”也有思念弟弟的含义。海门大风紧刮,天上飞行的大雁队伍也被吹得偏离了原来整齐的队列;以此比喻作者与兄弟被世事所累,只能分居各处,表达了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。这是对第二句的一种理解。另外,这一句也可以如此理解:弹筝者所演奏的曲子高昂激烈,像海边刮起的大风,使得大雁的飞行队列变得参差不齐,暗指由于弹奏者的弹拨动作投入而激烈,连琴弦下的雁柱都有些偏离原来的位置。从前后两句的意思衔接上讲,后一种理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萨都剌

萨都剌

萨都剌(约1272—1355)元代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字天锡,号直斋。回族(一说蒙古族)。其先世为西域人,出生于雁门(今山西代县),泰定四年进士。授应奉翰林文字,擢南台御史,以弹劾权贵,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,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,左迁淮西北道经历,晚年居杭州。萨都剌善绘画,精书法,尤善楷书。有虎卧龙跳之才,人称雁才子。他的文学创作,以诗歌为主,诗词内容,以游山玩水、归隐赋闲、慕仙礼佛、酬酢应答之类为多,思想价值不高。萨都剌还留有《严陵钓台图》和《梅雀》等画,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774篇诗文  56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小桃红·绍兴于侯索赋

乔吉 乔吉〔元代〕

昼长无事簿书闲,未午衙先散。一郡居民二十万。报平安,秋粮夏税咄嗟儿办。执花纹象简,凭琴堂书案,日日看青山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蟾宫曲·弊裘尘土压征鞍

白贲 白贲〔元代〕

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,弓剑萧萧,一径入烟霞。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兼葭,千点万点老树昏鸦,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。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,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。满山满谷,红叶黄花,正是伤感凄凉时候,离人又在天涯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黄河行

贡泰父 贡泰父〔元代〕

黄河水,水阔无边深无底,其来不知几千里。
或云昆仑之山出西纪,元气融结自兹始。
地维崩兮天柱折,于是横奔逆激日夜流不已。
九功歌成四载止,黄熊化作苍龙尾。
双谼凿断海门开,两鄂崭崭尚中峙。
盘涡荡激,回湍冲射,悬崖飞沙,断岸决石,瞬息而争靡。
洪涛巨浪相豗,怒声不住从天来。
初如两军战方合,飞炮忽下坚壁摧。
又如丰隆起行雨,鞭笞铁骑驱奔雷。
半空澎湃落银屋,势连渤澥吞淮渎。
天吴九首兮,魌魋独足。
潜潭雨过老蛟吟,明月夜照鲛人哭。
扁舟侧挂帆一幅,满耳萧萧鸟飞速。
徐邳千里半日程,转盼青山小如粟。
吁嗟雄哉!其水一石,其泥数斗。
滔滔汩汩兮,同宇宙之悠久。
泛中流以击楫兮,招群仙而挥手。
好风兮东来,酬河伯兮杯酒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